人力资源是指在一个国家或地区中,处于劳动年龄、未到劳动年龄和超过劳动年龄但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之和。人力资源也指一定时期内组织中的人所拥有的能够被企业所用,且对价值创造起贡献作用的教育、能力、技能、经验、体力等的总称。
我国人力资源市场正处于快速成长期,相关业务可细分为人力资源外包和人才获取。我国产业结构变化、疫情下失业率走高、企业降本需求等多因素驱动人力资源外包市场扩大。
目前广东省人力资源服务机构5845家,从业人员15万人。广东坚持政策引领,率先颁布《广东省人力资源市场条例》,制定《广东省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坚持强基培优,建有广州、深圳2家国家级产业园为核心的产业园体系;坚持扩大开放,热忱欢迎港澳独资、外商投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落子布局;坚持规范市场,率先全面实施人力资源服务许可告知承诺制。
根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2-2027年中国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投资策略预测报告》显示:
人力资源服务业,也称人力资源服务产业,人力资源产业,指为企业提供人力资源各项外包服务,以提升企业经营效能,促进企业转型升级的生产性服务业。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的核心问题是促进企业人力资源服务外包需求意愿。
截至2022年底,全国共有各类人力资源服务机构6.3万家,从业人员104.2万人,当年全行业为3.1亿人次劳动者提供了各类就业服务,为5268万家次用人单位提供了专业支持。
全国共建成24个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集聚人力资源服务企业4120家,入驻园区企业年营收4063亿元,成为人力资源服务业创新发展高地,对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市场分析
2023年上半年,中国经济运行整体回升向好,市场需求逐步恢复,生产供给持续增加,就业物价总体稳定,居民收入平稳增长,国内生产总值(GDP)达593034亿元,同比增长5.5%。
上半年,中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值为5.3%,比一季度下降0.2个百分点;城镇新增就业678万人,同比增加24万人。这表明随着经济的恢复发展,劳动者进入劳动力市场寻找工作的意愿正在持续增强。但也应当看到,当前形势下稳就业、稳增长的任务仍然艰巨繁重,尤其是青年群体“求职难”的结构性问题与部分行业“招工难”的总量性问题交织并存,更是加剧了就业形势的严峻复杂。
人力资源服务业作为现代服务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就业优先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抓手,是构建人力资源协同发展产业体系的重要力量。
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应用市场广泛,包括金融行业、IT行业、建筑业、批发零售业、餐饮及住宿行业等,近年来下游行业产业规模不断发展壮大,极大推动了人力资源服务市场规模的扩张。2015-2021年期间,全国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市场规模保持连年增长,其中,2021年全国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市场规模增长至2.46万亿元,增速21.18%。
行业内企业单位市场份额均不高,民营企业众多且经营同质化较高,其中科锐国际、万宝盛华、 人瑞人才是国内人力资源服务业的重点企业。2021年以上三家重点企业市场份额合计占比不高于2%,对比海外而言,我国人力资源服务行业集中度仍具有提升空间。
下半年,随着稳就业和就业优先政策的优化调整,政策红利将持续释放,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作为服务吸纳就业的重要桥梁和平台,预计将获得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在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下,市场用工主体对于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的价值需求,已从最初的人力资源管理效率提升,转向了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能力提升的需要;已从单一基础业务需求满足,转向了综合性复杂化服务能力的升级;已从人力资源流程事务性梳理和规范,转向了企业整体价值再造的赋能和贡献。特别是随着人工智能和数字化的应用,为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降低服务成本提供了新的工具和路径。
《关于实施人力资源服务业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3-2025年)的通知》提出培育壮大人力资源服务市场主体,到2025年重点培育形成50家左右人力资源服务龙头企业和100家左右“专精特新”企业。
“十四五”末建成30家左右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和一批地方特色产业园,聚焦重点领域高水平建设国家级人才市场。推进人力资源服务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支持人力资源服务领域平台经济健康发展,鼓励人力资源服务企业转化研发成果。